高新技術
問題
銦的摻入高度依賴于過程溫度(III族 / V族比是另一個重要因素)。因此,非常需要在量子阱(MQW)生長過程中控制襯底溫度。工藝側(晶片側)溫度測量的傳統(tǒng)解決方案是發(fā)射率校正高溫計(ECP)。但是,對于本應用中使用的典型晶圓,ECP測量的是基座溫度而不是襯底溫度。如果襯底的正面經過拋光,并且在加工過程中襯底保持平整,那么這種方法非常有效。
實際工藝過程中,晶圓在某些反應器中可以稍微向一側抬起,而在大多數(shù)反應器中可能發(fā)生翹曲。這就造成了襯底溫度的不均勻性。遺憾的是,對于紅外透明襯底,ECP不能檢測到非均勻性。來自ECP的測量可能因此會誤導MOCVD 反應器用戶,使其認為測量的是襯底的真實溫度.
近年來,圖案化藍寶石襯底(PSS)已在生產中被廣泛采用。對于帶圖案的表面,ECP失去了其反射率測量的準確性,進而失去了溫度測量的準確性,即使在基座上也是如此。
方案
利用GaN外延層的不透明性,工作在400 nm附近或以下的高溫計可以精確測量襯底溫度。紫外 高溫計的概念最初是由桑迪亞國家實驗室提出的,并且商業(yè)化直到最近才非常成功。
客戶獲益
真正的晶圓溫度測量,而不是基座溫度測量
圖形藍寶石襯底的精確溫度測量
線性生長溫度–波長
提高產量